有多少人被消费主义洗脑了?

2021/08/01 16:55

想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,房子要像都市剧中那样装修精美,衣服和生活用品要用最好的,吃穿用的,都得是名牌,这样才有“品味”。为什么我给这个“品味”加了个引号呢?因为我今天就是想探讨一下,到底谁规定了这样就是有品位的,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样就会有品位?

我觉得这个答案就是商业和人性的结合。可能这句话有点绕,让我来解释一下。

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,商家总是想赚到更多钱。要赚到更多钱,就得卖出更多东西,就得提高利润率。想要卖出更多东西,就得不断挖掘人的潜在需求;想要提高利润率,就得不断提高商品的附加值,简单来说就是生产更优质的商品,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
想一想现在的世界吧,以中国为例,中国共有4,100万家公司在册,光有些名气的中大型公司也有几万家,有上亿人在这些公司工作。在公司工作当然是要给公司赚钱的,要想赚钱,就得能够不断发掘市场(大家就是市场)的需求。实际上,大家在相互挖掘并刺激彼此的需求,我卖给你更好的洗发水,你卖给我更漂亮的裙子……这个过程虽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,但是它有一个很严重的副作用:大部分人欲望的潘多拉盒子被撬开了一旦这个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了,可能这一辈子都很难关得上。今天谁提了一辆奔驰,明天谁买了一个LV的包……大部分人开始不断追求商家所谓“优质”“有品位”的生活,梦想去做更“更自信”的男人、女人(我给这起了一个名叫“消费主义的韭菜”)。

有人可能会说,追求这种“优质”“有品位”的生活有错吗?我也觉得没有错。但是奔驰不是免费的,LV也不是免费的,四五百块的轻奢饰品也不是免费的,你得去赚钱,赚到钱之后才能买得起,用得上。

不好意思,写到这里我才说到重点——赚钱本身是不容易的。像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到的那样,地球上有70亿人,中国也有14亿人,人与人之间资源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,你想赚钱我也想赚钱,蛋糕显然是不太够分的,而且大家别忘了还有几个词叫“马太效应“二八定律“”贫富差距“……

结果就是,被撬开欲望潘多拉盒子的大多数人,手里钱并不多,赚的也并不多,但是内心的欲望却越来越大,嘴里嚼着青菜,脑子里想着“别人家”在吃红烧肉的生活注定不会太幸福。

生活品质、品味、人生这些东西,不该由商家定义,不该由媒体和广告定义,我们应该自己定义。这是我的结论。

发表回复

Back to top